發布時間:2018-09-05 20:45:27作者:人民網健康閱讀次數:
組成人體的成分中70%是水,可想而知水對人體的重要性。于是,對于喝水這件事,忽然間出現了眾多的說法和講究。
礦物質多的水會讓人得結石,礦物質少的水又會讓人脫鈣;喝千滾水會致癌,新鮮自來水里的余氯又會有害健康……一時之間,水杯在左,流言在右,讓人無所適從。
其實,無論人們對水多么重視,或者賦予水什么樣的身份,水就是水。那些宣稱某種水具有某種能力的說法,都是在忽悠人。
我們的目標是,喝水不糾結。所以,快來聽聽兩位科普專家如何分析點評坊間流傳最廣的九大關于水的傳言。
點評專家:
云無心--食品安全專家、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學博士、《吃的真相》作者
鐘凱--食品安全專家、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
一、選擇含礦物質的水可以補充身體所需微量元素?
云無心:水里那點礦物質實在不夠。
礦物質通常是指無機鹽,水里面比較常見的是鈉、鉀、鈣、鎂的碳酸鹽及偏硅酸鹽等。一些礦物質水里也存在其他一些元素,比如鐵、鋅、錳、鉬、釩等。不否認這些元素都是人體需要的,但是我們獲取這些營養元素的主要途徑還是一日三餐??傮w來講,如果你不缺,喝礦泉水也不會讓你攝入過量,如果你缺,靠喝礦泉水也補不回來。
以鈣為例,成年人每天參考攝入量大約為1000毫克左右,而中國人平均每天吃進去的鈣約400毫克左右,也就是平均有600毫克左右的缺口。礦泉水鈣含量高的也不過30~40毫克每升,按照成年人每天喝2升水計算,至多也只能喝進去大約80毫克,相當于參考攝入量的7%,相當于鈣攝入量缺口的12%。如果靠喝水補鈣,每天需要喝17升水,差不多就是一大桶桶裝水的量,因此靠礦泉水補鈣或防骨質疏松都是不靠譜的。
二、長期喝純凈水會導致身體缺少電解質?
鐘凱:純凈水沖不走身體里的電解質。
我們攝入營養元素的主要途徑還是膳食,水中的礦物質僅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其次,人體內的電解質廣泛存在于細胞內、外液中,構成比較穩定的平衡狀態,不是水一沖就沒了。
比如有人說喝純凈水會脫鈣,導致骨質疏松,這是對人體生理的不了解。人體體液中的離子濃度是相對平衡的,鈣離子也不例外。一個60公斤成年人的體液有36~42升,而一天飲水量不過2升,對鈣離子濃度不會有很大影響。骨鈣沉積可不像桌子上落的灰塵,水一沖就沒了。
三、長期大量喝硬水,會導致結石?
云無心:水再硬也硬不成結石。
中國百姓總是喜歡自己嚇唬自己,水軟了怕缺鈣,水硬了又怕結石。其實導致結石的是多重因素,尤其是自身的代謝異常,還和氣候、飲食結構、遺傳等因素相關。流行病學發現,水的硬度和結石發病率并沒有必然聯系,既有水硬度高的地區結石發病率低的,也有水硬度低的地區結石發病率高的。
如果用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即使是硬水,里面的礦物質含量與一日三餐的飯菜比起來還是微乎其微的。而充足的飲水可以稀釋尿液,減少尿酸結晶析出,還能一定程度上預防結石形成。
四、弱堿性的水才健康?
云無心:不管什么水,一到胃里都變成酸性的。
無論弱酸還是弱堿性水,喝到胃里都變成酸性的,因為我們胃里是pH值2.0左右的強酸。然后到了腸道,甭管什么水又變成堿性了,這是人體消化道環境決定的。
人體體液是具有精密酸堿度調節能力的,比如血液的pH值正常范圍是7.35~7.45,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各種生理功能正常。食物的酸堿性不能大幅改變體液的pH環境,水的酸堿性也是如此。
五、喝隔夜水、千滾水會中毒、致癌?
鐘凱:水里的亞硝酸鹽不會憑空增加。
這些水其實都是白開水,有的是存放時間長,有的是反復煮沸。傳言這些水里亞硝酸鹽很多,喝了會引起中毒,嚴重的甚至意識喪失、死亡,而且亞硝酸鹽還致癌。
久存、久沸、反復蒸餾的確可以讓水里的部分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但水里的硝酸鹽本身含量很低,煮沸也不可能讓硝酸鹽憑空增加,能轉化為亞硝酸鹽的就更少。至于水里的亞硝酸鹽致癌的說法也有點夸張,亞硝酸鹽本身其實并無致癌性,轉化為亞硝胺類物質才致癌,而轉化需要很多前提條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
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亞硝酸鹽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歐美國家也是正常使用。它的ADI是0.07毫克/公斤,相當于60公斤成人終生每天吃4.2毫克也沒事。我們從加工食品以及蔬菜中獲得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遠多于水里得到的,如果連水里這么點東西都害怕,恐怕只能絕食了。
另外,水隔了一夜還是水,隔夜水并不會變質。水也不會趁天黑干什么壞事。隔夜水和白天放了12小時的水沒什么不同。
六、自來水里的氯有害健康?
鐘凱:相比余氯,殺菌不徹底的風險更大。
水的消毒一般是直接加氯氣或者使用二氧化氯等氯化物,形成次氯酸和游離氯,產生殺菌抑菌效果。自來水里是需要有一定"余氯"的,這樣在它出水廠經過管網到達您家里的時候還能保持清潔衛生。從動物實驗推算出的對人無害的余氯濃度大約是每升5毫克,遠遠高于國家標準對余氯的控制水平,因此自來水的余氯對人體來說是安全的。
和臭氧消毒一樣,用氯消毒也會產生一些副產物。對于游離氯,只要煮沸就基本上跑光了,這一點不必擔心。對于形成的少量其他氯化物,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其帶來的健康風險遠小于不殺菌帶來的風險。從風險收益分析的角度來說,加氯消毒毫無疑問對消費者健康更有利。
七、"小分子團水"更利于吸收?
云無心:想喝小分子團水,其實直接喝熱水就行。
所謂的"大分子團水"就是幾十個水分子以氫鍵形成的簇團,"小分子團水"就是幾個水分子形成的小團簇,傳說中"小分子團水"(也稱小分子水)更有利于人體吸收利用。
其實,由于氫鍵本身結合力很弱,因此無論哪種團塊狀結構都是不穩定的。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方式能真正生產穩定的"小分子團水",更沒有任何一個靠譜的文獻證明這種水有什么神奇功效,所有有關這種水的功效信息,都來自賣這類產品的人。其實,如果真想喝"小分子團水",不如燒開了趁熱喝,因為加熱也會破壞"大分子團水",變成"小分子團水"。
類似的還有磁化水、量子共振信息水、電解水、生物離子能量催化水、離子重組水等各種可以讓消費者云里霧里的科學概念,反正沒一個得到科學界認可的,別信就是了。
八、選擇適合自己的水能夠左右健康?
云無心:水就是水,什么樣的水都沒有神奇功效。
水只是水而已,喝水的根本目的是滿足機體對水的需求。水說白了主要就是體內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搬運工,它只是一個載體,無論你喝什么水都不可能把它當做營養來源,也不可能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因此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水都可以安全放心的飲用,不存在"哪種水更健康"的問題,消費者大可不必為了喝什么水而糾結。平衡膳食,保證充足的飲水,適量運動和良好生活規律,才是健康的根本。
請記住,凡是吹上天的水都是騙人的,凡是能治病的"神水"都涉嫌虛假宣傳,它們不會給你帶來健康,只會讓你掏更多冤枉錢。
九、即使不渴每天也必須喝8杯水?
鐘凱:渴了就喝,不必刻意而為。
喝水不必如此刻意。普通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大約兩升水,其中800毫升左右可以從食物中獲得,所以還要喝1200毫升左右。如果是夏天,或者運動量大、流汗多,就應該再多喝一些。北方空氣干燥,也可以適當多喝點水。
至于有傳言說感覺口渴時人體已經極度缺水,因此不能等口渴時再喝水。2004年,美國醫學科學院食物與營養委員會審查了關于水消耗的問題,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健康人只要依據是否口渴來進行飲水,就可以充分滿足所需水分攝入。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人體在口渴前會出現所謂慢性缺水或嚴重缺水狀態。說到底,依據"是否口渴"喝水仍然是最優先的指導原則,沒必要為了湊足推薦攝入量而不渴硬喝。